就江汉大学法学院2018年毕业生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者:陈晓芳发布时间:2019-12-20浏览次数:3588


摘  要


2018年,法学院在省校两级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在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整体工作部署下,全院师生齐心协力,依托各种平台、整合多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员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8年,法学院总体就业学生人数为147人,实际就业139人,其中包括协议就业110人、灵活就业8人、升学17人、出国出境4人。法学院就业率达94.56%,其中协议就业率74.83%、灵活就业率5.44%、升学率11.56%、出国出境率2.72%。学院积极调研、狠抓重点,稳中求进、创新思路,总结了本年就业工作的特点和亮点,包括: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宣传;广开就业渠道,发动全员参与;改进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质量;增进师生沟通,完成就业核查;认真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扶持学生创业。今后我院会继续沿着往年的就业工作大方向,发挥优势,完善就业服务与管理;继续增强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协调,开辟更加通畅的信息引导渠道,建立更加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工作后反映的情况看,我院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用人单位比较满意,毕业生对工作归属感较强。学院会继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力争使学生成为经得起社会考验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第一篇 学院概况

一、学院规模、学科类型

江汉大学法学院现设有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3个本科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投融资风险法律规制方向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涉及法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35%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有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政府津贴专家1人、武汉市“213人才工程”2人、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计划人才3人。学院还聘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黄进教授,美国华人科学家教授学社会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帕克赛分校终身正教授王勋博士、纽约州大学布法罗分校刑法系主任柯迈克教授、民政部养老问题研究专家何晓玲研究员等为特聘教授。学院拥有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院、城市治理创新研究所、地方法治研究所、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社区研究所、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地方法治、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社会组织培育等领域培育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教学与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省、市委托的100多项社会治理创新和法治建设项目研究任务,数十项研究成果被国家、省、市立法机关和决策部门采纳。近5年,全院教师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二、学院社会评价

学院秉承“创新培育英才 开放服务社会”的理念,将传授系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守、专业技能融汇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学生700多人,学生学风端正,各项业绩突出。近年来,法学院共获得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有1人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二等奖,1人获得湖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有2个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省级先进班集体。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达到5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5年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办理各类案件达200多件,成功结案80多件。行政管理专业每年均有大批学生考上公务员。社会工作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在服务社会方面一直走在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供不应求,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这几年一直都在90%以上。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办学使命,学院围绕培养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以专业化特色服务社会项目为引领,在双师型队伍建设、特色品牌打造和办学竞争力累积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三十多年来,法学院培养出许多知名的专业人才,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夏菊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律师、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武汉律师协会副会长、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等。

第二篇 毕业生供需情况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1、学科结构

法学院现有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涉及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均属文科专业。详见表2-1


专业

占本学科人数比例(%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合计


行政管理

10

21

31

21.09%

法学

21

56

77

52.38%

社会工作


 10


 29


 39


 26.53%


小计

41

106

147

100%

2、专业结构

我院2018年毕业生专业结构分布如表2-1所示,2018年法学院应届毕业生总计147人,包括行政管理专业、法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共三个专业。其中法学专业共77人、社会工作专业39人、行政管理专业31人。

3、生源结构

我院2018年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如表2-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我院湖北省生源所占比例最大,比例为61.39%,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及西部省份。

2-2 毕业生生源地结构分布

生源地

人数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广东省

1

0.68%

山西省

11

7.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0.68%

云南省

5

3.40%

江苏省

1

0.68%

安徽省

8

5.44%

河南省

10

6.80%

湖北省

90

61.22%

四川省

3

2.04%

贵州省

12

8.16%

广西壮族自治区

5

3.40%

合计

147

100%

二、毕业生需求情况

1、用人单位及其类型

2-3  2018年法学院用人单位统计

2、招聘会专业需求分析

2-4 招聘会专业需求分布

专业

数量

占招聘会比例(%

法学

32

88.89%

行政管理

21

58.33%

社会工作

19

52.77%



第三篇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一、总就业率

1、就业率构成

2018年,法学院总体就业学生人数为147人,实际就业139人,其中包括协议就业110人、灵活就业8人、升学17人、出国出境4人。法学院就业率已达94.56%,其中协议就业率74.83%、灵活就业率5.44%、升学率11.56%、出国出境率2.72%(见表3-1)。

3-1 毕业生就业率类型表

就业方式

人数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协议就业率

110

74.83%

灵活就业率

8

5.44%

升学率

17

11.56%

出国出境率

4

2.72%

合计

139

94.56%

2、分专业就业率

3-2  2018年法学院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

分专业就业率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升学率

出国出境率

法学

90.91% (70/77)

81.82%  (63/77)

3.90% (3/77)

5.19% (4/77)

0% (0/77)

行政管理

100% (31/31)

74.19%              (23/31)

9.68% (3/31)

16.13% (5/31)

0% (0/39)

社会工作

97.44% (38/39)

61.54% (24/39)

5.13% (2/39)

20.51% (8/39)

10.26% (4/39)

合计

94.56% (139/147)

74.83% (110/147)

5.44% (8/147)

11.56% (17/147)

2.72% (4/147)

二、就业流向

1、就业地域分布

从整体上看,法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区全部集中在我国东部、中部省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在其他地区的就业率低。如表3-3所示。

3-3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

就业区域

人数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北京市

1/118

0.85%

山西省

5/118

4.24%

江苏省

3/118

2.54%

浙江省

1/118

0.85%

安徽省

3/118

2.54%

河南省

5/118

4.24%

湖北省

83/118

70.34%

广东省

6/118

5.08%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8

1.69%

四川省

3/118

2.54%

贵州省

3/118

2.54%

云南省

3/118

2.54%

合计

118

100%

2、就业行业分布

法学院相关专业的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我院大力发展就业工作,就业率稳步提升,就业行业避免了过于集中的状态。如表3-4所示。

3-4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表

行业

人数

比例

农、林、牧、渔业

2/118

1.69%

制造业

9/118

7.6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118

0.85%

批发和零售业

17/118

14.41%

建筑业

7/118

5.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118

2.5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11/118

9.32%

金融业

7/118

5.93%

房地产业

3/118

2.5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118

4.2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118

4.2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18

0.8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0/118

25.42%

教育

9/118

7.63%

卫生和社会工作

1/118

0.8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118

2.5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118

3.39%

3、就业单位分布

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集中分布在企业单位,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有分布。如表3-5所示。

3-5  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表

行业分布

人数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机关

3/118

2.54%

中初教育单位

2/118

1.69%

国有企业

4/118

3.39%

三资企业

1/118

0.85%

其他企业

108/118

91.53%

合计

118

100%

3、就业单位分布

法学院毕业生考取国内各大高校研究生情况良好,如表3-6所示。

3-6 国内升学


211”“985”高校

本校

其他高校及科研所

人数

16

0

1

占国内升学人数比例(%

94.12%

0%

5.88%

三、就业质量分析

1、毕业生薪资水平

从总体上看,我院毕业生就业目前薪资水平主要在2000-4000/月。求职前期望薪资水平在3000-4000/月之间。如表4-1所示。

3-7 毕业生薪资水平情况


5000以上

4000-5000  

3000-4000  

2000-3000  

1000-2000

1000以下

目前薪资水平


7.29%

8.33%

40.63%

33.33%

6.25%

4.17%

求职前期望薪资水平

13.79%

18.10%

56.03%

10.34%

0.86%

0.88%

2、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从总体上看,我院毕业生工作专业相关度较高 。如表4-2所示。

3-8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完全匹配

基本匹配

部分匹配

基本不匹配

比例

15.22%

28.26%

40.22%

16.30%

3、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

我院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大部分是匹配的,如表3-9所示。

3-9 毕业生工作与职业观的匹配度


完全匹配

基本匹配

部分匹配

基本不匹配

比例

6.45%

37.63%

47.31%

8.61%

4、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就总体而言,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现状还是比较满意。如表4-4所示。

3-10 毕业生工作与职业观的匹配度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是很满意

不满意

比例

4.12%

42.27%

44.33%

6.19%

3.09%

5、毕业生求职成本

3-11 毕业生求职成本情况

求职成本(元)

100以下

101-200

201-500

501-1000

1001以上

所占比例(%

0%

30.77%

33.85%

20%

15.38%

6、毕业生求职履历

3-12 求职履历情况

所占比例(%

0

1-5

6-10

11-15

简历投递份数

1.02%

51.02%

21.82%

26.14%

获得笔(面)试机会

18.18%

69.10%

11.72%

1%

获得录用通知

16.95%

71.19%

1102%

0.84%

7、毕业生获得工作的主要方式

3-13 毕业生获得工作的主要方式

获取方式

学校或教师

推荐

本校招聘会

校外毕业生

招聘会

家庭和个人关系

其他

所占比例(%

42.41%

11.39%

5.70%

24.05%

16.45%

8、毕业生开始的求职意向工作行业

3-14 毕业生开始的求职意向工作行业

工作行业

比例

金融业

7.97%

房地产业

1.4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45%

科研、技术服务

10.8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5.80%

教育

5.07%

卫生、社保和社福

0.72%

文体娱乐业

5.07%

行政管理和公共组织

23.19%

考研

32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45%

信息电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90%

9、毕业生开始的求职意向工作职业

3-15 毕业生开始的求职意向工作职业

工作职业            

比例

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17.61%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工程、农业、卫生、经济、金融、法律、文体、新闻、宗教)

 35.21%

行政人员(警察、消防、安全、邮政、电信)

 9.86%

商业服务业人员(购销、仓储、餐饮、旅游、运输、物业、其他居民服务)

 2.11%

考研

 25.35%

其他人员

 9.86%



第四篇 学院就业主要特点

一、就业特点

针对以上数据分析,拟对我院就业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归为以下几点:

(一)高质量就业

我院今年就业率达94.56%,其中协议就业率74.83%、灵活就业率5.44%、升学率11.56%、出国出境率2.72%。协议就业中包括公务员1人、国企和外企数人。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升学17人、出国出境4人。在考研学生中,学生们考取国内985211高校包括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在出国学生中,有的学生拿到如蒙彼利埃第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的Offer。本届学生考研率、出国出境率合计达到31%

(二)高就业相关度

我院今年就业学生的就业相关度较高。特别是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相关度最高,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在公检法系统,或者是企业相关法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等职。

(三)高就业满意度

总体来说,我院学生对就业满意度较高。在后续工作中,有不少已就业的学子给在校学弟学妹们推荐自己的工作单位应聘。

二、工作亮点

从整个大形势看, 2018年依然是我院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年。法学院就业难,一是各专业本来就存在结构性的就业难,属于全国性问题;二是各专业在就业市场属于小类专业,不像一些工程类专业,往往是批量就业,而我院的专业一般一个单位能签12人就机会难得了;三是男生少,女生多。女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说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专业与女生两大就业难题,学院明确提出,惟有“广开门路,拓宽渠道”,才能缓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才有可能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水平。为了做好2018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调研,狠抓重点

本学年,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一方面分管就业工作的学院领导、老师积极了解去年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直接联系,扩大就业信息来源,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就业形势,为毕业生提供可行的就业指导。重视每一家主动与我院联系的单位,特别是第一次接触的单位,保证后续继续合作,并且在学生选拔中协助把关。

(二)稳中求进,创新思路

学院就业工作的总目标就是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尽可能提升就业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在延续以往好的做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1. 充分发挥校友、教师资源的作用,主动给学生牵线搭桥,介绍更多工作单位。长期以来,我院与武汉市公检法部门、各大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友在专业行业领域已占有一定地位,据此专门建立较为完整的校友信息数据库,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相关的专业岗位信息。学院还通过专业老师的人脉关系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在校内举办毕业生与企业供需见面会,与各类型企业建立联系,并且和部分单位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如,今年我院应届毕业生何佩、罗思在武汉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梁南、罗婷入职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政法委;胡雪艳、方丹、李晶、邓昊、闵黎入职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

2. 对报考研究生的同学针对性提供报考学校的参考意见,复试阶段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加强与全国相关高校相关学科的联系,确保上线学生的录取率。如今年我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班,全班人数39人,有8人成功考取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研究生,4人收到如蒙彼利埃第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的Offer,考研率达到31%

3. 重视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训,为就业增添砝码。比如司考的培训,在暑假期间安排有专门老师值班和辅导;同其他机构、部门合作,组织公务员技能大赛,并设置培训、比赛等环节,标准和程序参照真实的公务员考试。如法学专业本届毕业生司考通过率远超全国平均率,达到51.3%,截至目前,就业情况乐观,专业对口比例高,就业质量高。此外,我院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也达到100%

4. 专设离校前“就业周”,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贴心化服务,做到未就业毕业生实现最大化就业。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较早地启动了就业工作,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总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部分毕业生还未能实现就业。为确保毕业生离校时能手握一份工作,做到舒心离校,学院党政领导经研究决定把毕业前两周定位离校前“就业周”,充分利用学院老师的人力资源积极联系用人单位。

(三)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宣传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多次指出要从国家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入手,大力宣传并积极指导学生就业。在院领导以及学院老师的支持下,我院组织了就业指导讲座,请法学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劳动法》;解读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政策、新形势;邀请已毕业学生回校为应届毕业生上就业创业指导课,讲述自己的创业、就业经验;邀请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在读学子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同时我院积极宣传、动员、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国家省市关于“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和选调生等基层项目的优惠政策,适时向同学们提供及时全面的公考招聘信息,鼓励大家参加公考。

(四)广开就业渠道,发动全员参与

院里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主要领导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学院的就业政策,鼓励动员专业教师加入到指导就业队伍中来,经常召集系主任、班主任开会,部署就业工作会。一年来,学院老师提供就业信息近百余条,为毕业生争取了就业的机会。在学校最初公布各院就业率时,我院就业率暂居全校最后几名。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及时向院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多次主动和院领导沟通就业工作进展,和分管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一起,经常和班主任老师、专业老师保持联系。经过多方沟通,我院继续发挥校友、教师资源的作用,主动给学生牵线搭桥,介绍更多工作单位。长期以来,我院与武汉市公检法部门、各大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友在专业行业领域已占有一定地位,据此专门建立较为完整的校友信息数据库,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相关的专业岗位信息。

(五)改进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质量

为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学院采取“五位一体”的方式即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毕业生就业信息栏和学院自己的就业网站、网络QQ群、微信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及时将就业政策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向我院广大毕业生发布。为帮助广大毕业生便捷、详细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程序、提高就业能力,学院还结合学校招生就业指导处下达、编印的有关就业政策和规定、就业程序与常见问题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织学生集中认真学习,并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有关疑问。对于未就业的毕业生,逐一摸底登记,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其就业动态;并在其毕业后向他们提供相关就业市场信息发布与共享,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早就业。在本届学生就业中,学院学工办通过网站、宣传栏、微信和直接电话通知的方式共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近400多条,学生到院学工办咨询接待量平均每月达上百人次。在暑假期间毕业生改派过程中,学院把学校毕业生改派流程图、改派表格及注意事项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毕业生。

(六)增进师生沟通,完成就业核查

根据省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就业工作的要求,我院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核查工作。学生毕业后,开展学生工作是有难度的。有些学生,特别是外地学生或是前往异地工作的学生,毕业后电话更改难于联系,我院老师通过多方打探、询问其他同学获得联系方式,如在QQ群发布信息来收集学生最新信息,同时利用电话或短信群发通知学生沟通信息,全面了解同学们的就业近况以便随时更新就业信息。工作细致入微、周全完整。我院还通过随访、电话、网络等各种联系渠道向同学们讲解核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获得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及时了解和更新每位同学的就业状态,如遇某些同学就业状态有异动,督促该同学将新的就业相关证明材料准备好,并用扫描、传真、邮寄等方式交给负责就业的辅导员老师。核对所有同学信息,如遇就业信息不全还要与该同学沟通在第一时间补全信息。此外,及时将新的材料及时送往校招就处,做到就业信息及时更新,以免影响后期工作。

(七)认真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扶持学生创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以提升我院学生创业能力为重点,我院进一步实施鼓励、引导和支持我院毕业生以及低年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强创业意识,健全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能力,引导和促进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院团委学生会专门设置创业就业部,包括创就业讲座、创业训练营、创就业兼职平台宣传等。2018年我院领导和老师也积极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各类资源和帮助,不仅包括计划期内未就业的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项目的法学院毕业生,还包括有创业意识的在校生。积极宣传法学院学生创业典型。一方面,跟踪宣传创业成功的老校友,培养发现在校生创业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法学院学生开拓创业思维,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为了给学生创业提供智力支持,法学院将特别聘请校发展规划处、创业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教师”,聘请法学院资深法律专家担任“法律咨询中心”特约顾问。

当然,在就业工作中也遇到一些瓶颈和困难。如高质量就业比率低,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院三个专业:法学、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均属于偏文科性质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大。公检法系统和公务员单位均需要通过招录和严格面试,报考人多,录取率低。此外,因专业问题,学生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机会和难度大。专业匹配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我院三个专业而言,一直以来,法学专业就业匹配度高,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很多学生并不从事直接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属于“万金油”行业,学生跳槽率高。就业率核算难。我院每年有不少学生考公务员或选调生,笔试一般在毕业前进行,面试、确定录取一般在毕业后进行。现在省里和学校就业率核算都提前,对于考公务员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两手准备,一方面备考公务员,一方面找其他替补单位,学院的劝说工作难度增大。



第五篇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和建议

一、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经验

为充分了解我院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面向社会用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针对问卷,我院共找了二十余家长期合作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用人单位关注的重要程度,总结如下:

1、工作态度很好,工作效率较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向老员工学习,整体素质较高。

2、专业能力较强,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工作的要领和技巧,上手快,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提升的空间。希望院方能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学以致用。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举一反三。

4、能熟练、灵活使用计算机操作相关软件。

二、学院就业工作未来展望与规划

(一)继续沿着往年的就业工作大方向,发挥优势,完善就业工作管理

就往年的就业工作来看,方向性强,针对性明显,就业成绩逐年攀升,在我院领导的精心布控、老师的全面协调以及同学们的大力配合之下,就业形势喜人。同时,我院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时间,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就业服务系统,从就业意愿的调查、就业能力的培养、就业信息的提供、就业服务的完善,到创业宣传工作的大力开展、创业信息的交流、创业能力和条件的满足、再到创业氛围的营造,成功就业创业的方法的借鉴与学习。不仅在法学院院领导和教师群体中形成共识,也在我院毕业生群体中营造了一种就业创业的共识。

在就业方面,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积极探索就业方法与途径,不仅要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而且要让老师正确的培养学生就业需要的能力,提高就业相关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法学院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涵养,以提高就业率。其次就是积极调研,抓重点,提纲契领,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借鉴其他单位或大学就业措施的优点与长处,结合我院现阶段就业情况的实际局面,不断调整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增强就业工作的应变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再次,我院加强就业工作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就业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形成院领导宏观调控、就业指导老师具体谋划、毕业生结合自身优势与信息解决就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形成的就业指导老师与毕业生一对一指导的形式还是值得继续保持的,不仅发挥了指导老师的信息资源的优势,也让毕业生在与指导老师的不断沟通中增强了自身的就业能力准备。此外,法学院采用全院动员、发动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工作策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荐毕业生。一方面是利用本校校友资源,深挖就业机会;二是全院老师利用自己的校友资源,寻找就业机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直接联系,扩大就业信息来源,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就业形势,为毕业生提供可行的就业指导。另外,改进交流方式,增进服务质量,在就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磨合,通过多方式、多途径的交流完成就业工作。最后,在整个就业工作的尾端,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学院各方面进行一个沟通,完成学院的就业信息的核查工作,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建议等方面的信息,学院加以总结与研究。

在创业方面,我院大力开展与创业相关的工作。其一,把握需求,充分了解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并通过增加创业的能力与条件,提供创业的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其二,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法学院充分调动学院资源和教师群体的人脉资源等各方面资源,努力营造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适宜创新的创业环境,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加之信息的提供与各方面条件的逐步满足,创业的客观外部环境已经可以很好地适应有意愿创业的毕业生。其三,是创建载体,营造毕业生适宜的创业氛围,让创业成为一种时尚,让创新绽放最耀眼的光华。在此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首先,是宣传国家创业政策,国家针对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和执行不顺畅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创业政策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所以首先就是针对国家创业政策的宣传。其次,开辟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我院不仅在课程设置中创业就业相关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相关知识,而且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企业见习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创业教育第二课堂,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与之相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创业基地的建设。最后,法学院创业的成功案例就是后来人学习的榜样,法学院不仅大力宣传成功案例,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成功学姐学长交流的机会。其四,坚持服务为本,扶持学生的创业项目,法学院各个专业其实从大的放卖弄来说不适宜多数创业,但是有好的想法和好的创意,法学院也会尽力扶持,因为法学院一直坚信好的创意比现在拥有的条件更重要。其五,在具体的扶持创业项目的过程中,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实施学生创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外部环境的配合与自身规划的协调,争取达到成功创业的目标。

(二)继续增强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相互协调,开辟更加通畅的信息引导和供应渠道,建立更加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

在毕业生就业的大浪潮中,学校和企业以及个人之见的协调尤为重要。从这三方面来说,法学院从供需的角度着手,坚持企业是上帝,是用人的是买方,学校、学生属于供方,所以在无论企业提出了什么条件,都要在大学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端正的好心态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学院从企业用人的基本点方面来思考问题,不断思考怎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而且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大家在问题关注点上存在着错位。一个是从关注度的排序上,企业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第一位是学习能力,第二是责任感、责任意识,所以在校期间的通识课程方面要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而并非仅仅是就业知识的简单讲解。争取让学生在面试环节和工作当中不要暴露出不适应的矛盾,企业关心的毕业生就业生也要关注,只有如此,具体工作中就不会出现矛盾。另外,还有另一个现象,现在的很多学生对外语水平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并非把英语看的很重,有些职位是不需要那么专业的水平,那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精力投放在这个方面,到单位以后却发现用不到,这也是错位的表现。这就需要学校在这方面多做引导,不断提升。

上面提到,我院在就业创业的信息引导和提供方面工作比较全面,值得提倡。另一方面,我院在信息的引导与有效信息的提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比如,一些导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就业创业信息,但是有可能会忽略就业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并非是工作难找,而是工资不满意,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通过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不断矫正学生的就业观和人生方向。正确的信息引导和信息提供,有利于人生方向的确定和定位。由于法学院专业的特殊性和知识所学的全面性,定位不能太具体,就是说只要从大的方向上基本吻合就可以了,不要局限在某一个职业点上。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 学生在求职就业的时候把自己的定位只要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基本就业方向的单位及岗位,那不妨可以考虑签约,然后在工作当中来继续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工作当中来继续锻炼和培养自己。我觉得这样的话比较现实,千万不要去寻找唯一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把思路拓宽一点,求职面就会很广泛了。这是关键问题,是要进行不断改进的信息引导误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学院也可以专门开辟一个用于介绍兼职、交流就业信息的QQ群、微信群等适合群体性传达与接收信息的信息区域,日常交流兼职信息增加创业灵感和创业机会,将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与信息传递渠道。

此外,学院团委学生会的部门中有 “外联部”和“创业就业部”,也可以加以利用,利用学生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沟通联系的作用。就现在法学院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会的影响力在学生与老师的联系之间的桥梁作用并不明显,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但是我院就实际情况而言,至今只建立了几个课外实践基地,但是关于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仍然有些滞后,需要加以统筹,在实践基地之外建设数个毕业生实习基地,加强联系,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提供机会与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契机与企业和相关单位建立更加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让有才能的人进入社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