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汉大学关于实施“一年级工程”的指导意见》(江校【2012】47)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贯穿于一年级教育全过程。实施“一年级工程”,要紧紧围绕“立德、致用、兼容、创新”的校训要求,全面落实学校确定的“应用性、创造性、国际性”人才培养目标,调动学院的一切力量,充分发挥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优势,加强实施学分制后一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从一年级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学习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团队精神,为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机制
为顺利和扎实的开展好“一年级工程”工作,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江汉大学法学院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卫东(院长)
燕良滔(党委书记)
副组长:易仁首(党委副书记)
赵立新(副院长)
李金红(院长助理)
成员:综合办、教务办、学工办三办主任,团委书记,一年级辅导员,各系主任、书记,及一年级班主任组成。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一年级工程”的统一协调和具体实施,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办公室(J02 A-401),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任。
三、主要工作及任务分解
为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在一年级工程中要达到的 “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目标,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四划”行动方案,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学长引领计划(责任人:学生工作办公室)
学长引领计划是指通过选拔、培训、定岗、定责等环节,遴选一批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一年级班级辅导员和寝室联络员,加强对一年级班级和公寓的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实现新生、老生的协同成长。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协助年级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新生入校后,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接待、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学习《江汉大学学生手册》,了解基本规章制度,使学生初步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
第二,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保持与新生经常性接触,从中发现一批有较强的责任感、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的新生,推荐给辅导员、班主任,做好一年级班委会、团支部构建的准备工作;坚持与他们一起进行早晚自习,并协助年级辅导员做好一年级早晚自习纪律巡查工作。
第三,指导一年级学生找准定位,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个人学业规划。
第四,协助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引领。指导班级学生选课,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研究方向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好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并帮助他们找准定位,自我管理,根据个人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未来规划,找准定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
(二)思想导航计划(责任人:学生党总支、院团委)
思想导航计划指通过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大一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加强党团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活动等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他们理性爱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加强公寓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党团建设、学习指导、文明礼仪进公寓。严格落实党员公寓帮扶计划,把学生党员民主评议与在公寓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第三,以学生党员为引领,以延安精神研究会为组织阵地,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团员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
(三)专业养成计划(责任人:各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第一,实行专业导师制。按学校要求,每个专业配备导师组。专业导师须对新生开展学分制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及社会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及辅修。加强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导师应适当安排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更好地观察思考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培养研究的兴趣,了解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研究的技术手段,为今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抓好重要教学环节。安排教授和骨干教师为一年级学生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安排专业负责人讲授“专业导论”课,向学生介绍专业背景、主要内容、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和素质要求,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组织开展适合一年级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及相关学术科研活动,促进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开展“第二课堂”的学术研究活动。抓好“学术论坛”建设,每年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报告会8—10场,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开阔眼界,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抓好“求是沙龙”建设,每学期开展学生所关注的学术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2—3场。开展专题读书活动,组织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助于其完善知识结构、启迪智慧、促进成长的各类著作。举办专题活动,落实“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应用、学会创新”的要求。
(四)素质拓展计划(责任人:学生工作办公室、院团委)
大一新生素质拓展是指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结合法学院专业特色,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素质提升工程,实现素质拓展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以演讲与辩论协会为依托,开办口才训练班,提供有关演讲和辩论的知识和技巧培训,提高一年级学生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定期组织班级辩论赛、学院辩论邀请赛等各项辩论赛事,为学生提供实战锻炼和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第二,学院以新闻工作室为依托开办写作训练班。邀请专业老师及有写作经验和特长的学长为学生讲授通讯稿件、新闻报道等新闻稿件的写作规范和手法技巧,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年论文,加强对学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训练。
第三,以专业性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义务法律服务社、社会工作者协会等学生学术社团的建设,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专业精神的养成,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第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专门设立一年级学生的团队项目,鼓励他们申报,对获准立项的项目予以支持。学院要加强对该项目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鼓励一年级学生利用暑假从事社会调查、“三支一扶”等活动。引导一年级学生暑期赴国外或境外参加有助于素质拓展的实习实训活动。积极组织和引导新生参加团体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沟通的能力。
(五)科学道德教育与学风建设
以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学院邀请学院科研工作主管院长和学术作风严谨、造诣高深的学科带头人分别举办学生学术道德和学生学术规范专题讲座,以期引导学生学习专家们的优良学风和高尚品质,大力培养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
开展形式:
1、宣读学术诚信道德倡议书;
2、2014级学生举办一次“以信立人,以诚治学”学生学术诚信思考的学术诚信主题班会;
3、开展学术诚信宣誓暨签名活动;
4、举行“学术诚信,弘扬优良学风”学术征文活动。
(六)文明礼仪大讲坛
开展“文明礼仪大讲坛”,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学习大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文明礼仪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好人生路。
开展方式:以主题讲座方式,配以视频讲解。
四、时间安排
“一年级工程”的实施分为准备、实施、总结、表彰等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新生入学当年6月至8月)。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制定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实施阶段(当年9月至次年8月)。根据学院制定的教育方案开展各项工作。
总结阶段(次年10月)。对“一年级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做好实施情况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报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准备接受学校领导小组的检查。
表彰阶段(次年10月)。在总结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组织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向学校上报参加学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五、工作保障
机制保障。理顺工作机制,实行谁主抓谁负责,加强分工与协作,切实把“一年级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人员保障。全院教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一年级工程”工作,全体专任教师不仅要教好书,同时要育好人,全体行政管理人员应做好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
经费保障。学院对涉及到“一年级工程”学校所下拨的各项经费统筹掌握并合理使用,并自筹资金保障在“一年级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实效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江汉大学法学院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