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携手,共“育”新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生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王惠蓉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为科学修订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法学院于2025年11月12日下午召开师生座谈会。法学院副院长李华俊、社会学系主任章洵、教研室主任祝丽怜、教研室主任王戈、方爱清教授、孔海娥副教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章洵主持,围绕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完善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章洵首先阐明了会议目的,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直接关系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学生代表们畅所欲言,真实反馈学习体验与意见建议,反映班级同学的普遍心声。

学生建言:聚焦实训实践与课程优化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各年级同学结合自身学习体验,提出了具建设性的建议。一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社区资源支持与链接,规范实训学分管理,解决制度与执行脱节问题,提升实践环节实效性,增设常态化实务平台;二是完善课程结构设置:调整课程难度时序与学期分布,避免过度集中,促进关联课程衔接融合,优化学习梯度;三是强化教学支持保障:建立教师变动应急机制,改善课程教学条件,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增强培养方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适配灵活性。

中年级关注课程结构与难度梯度

教师积极回应共商改进路径

与会教师听取反馈、回应问题并深入研讨,认可实训设计与资源支持不足等问题,采纳课程调整、改善教学条件等建议,同时说明修订需兼顾师资等客观现实约束。

经充分沟通,会议形成关键决议:正式启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建立课程调整应急机制,优化实训环节设计并强化学院资源支持,切实改善相关课程教学条件。后续将系统梳理会议问题与建议,逐一对接任课教师推进教学改进,制定修订草案并再次征求师生意见,确保成果落地和修订工作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会议最后,李华俊在总结发言中对同学们表示感谢。他指出,人才培养是学院最重要的工作,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其体验与满意度应是教学安排的基本准则。李华俊副院长强调,尽管培养方案修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学院将在合理范围内重视并采纳学生意见。 

凝聚共识,开启专业发展新篇章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本次座谈会为师生搭建了直接沟通的桥梁,学生们关起门来说真话,教师们俯下身子听意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会议既直面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选修制度等现实问题,也展望了社工专业结合国家社会工作部成立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系统梳理学生意见,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修订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能够回应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