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企业“走出去”如何守护核心资产与保障人员安全?在近日举行的“汉卫出行 领保相伴”专题研讨会上,两位权威专家就此提出了关键建议。知识产权法专家郑友德教授强调,商业秘密侵权可能使企业面临“全球禁售”等打击;而涉外安全专家高猛指出,企业需弥补驻在国政府的安保短板,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二者共同为涉外企业筑牢海外风险“防火墙”指明了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知名知识产权法专家郑友德以《涉外企业商业秘密合规管理》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商业秘密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资产,其价值甚至可能远超专利,且在法律保护得当时可永久存续。郑友德教授首先明确了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即必须具备秘密性、价值性与保密性三大要件。随后,系统分析了非法获取、披露与使用等侵权行为模式,并特别警示了由核心员工流动引发的泄密风险。为了具体说明涉外商业秘密侵权的严重后果与法律复杂性,郑友德教授重点剖析了摩托罗拉诉深圳海能达案。通过回顾该案长达十年的诉讼历程,他揭示了海能达因系统性窃密而面临的巨额赔偿、全球禁售令及刑事重罪指控,并深入解释了美国法律凭借“域外管辖”与“助长行为”原则所产生的广泛威慑力。郑友德教授为涉外企业构建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提出了系统性建议,他强调企业需树立“自我合规”意识,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并遵循动态的管理流程:从定期甄别与分级商业秘密开始,到采取技术、物理及法律层面的合理保密措施,并辅以持续的员工培训,从而将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专家库专家、葛洲坝国际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主任高猛以《企业境外社会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变革、大国博弈与地缘冲突交织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高猛主任首先剖析了境外应急管理的特殊性与难点,强调其核心困境在于“不对称性”,即企业需承担起驻在国政府在社会安全、应急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他厘清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安全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关键概念,指出境外项目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涵盖生产经营的涉外社会安全事件往往相互交织,风险成因复杂。在风险应对策略上,高猛主任建议,企业要主动、广泛地收集信息,结合行业与国别特点进行深度安全风险评估,对高危地区实行一票否决。他详细阐述了针对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的管理要点,强调了员工背景“三重审查”的必要性。最后,高猛主任总结了企业层面构建境外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包括完善的制度体系、快速联动机制、有效的应急预案、充足的安保投入以及融合的属地化文化建设,为企业提升境外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海外利益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
(通讯员:刘凯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