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专业实习环节质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7月25日下午江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专业实习中期座谈交流会在东西湖区吴家山街道顺利召开。东西湖区吴家山街道鸿达社区、望丰社区、田园社区、杏园社区、东兴里社区、额头湾社区6位社区书记、实习指导老师章洵、王戈和23级社工专业10名实习生参会,会议由章洵主持。
会上两组同学代表汇报实习情况,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协助政策宣传、居民登记、活动组织等工作场景。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分享半月实习感悟,普遍表示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新认知。
一位同学分享的经历发人深省。他在社区实习时发现,因人员构成不同,各小区生态各具特色:老年居民多的小区需注重温情耐心,年轻家庭集中的小区需活力创意,租户多的小区则要先建立信任。他感慨做群众工作不能用一套方法,需根据生态环境灵活调整接触方式与工作节奏,比如给老年小区的通知放大字体,在年轻小区用线上问卷和短视频开展工作。这让他对“人在情境中”有了更鲜活的理解:人的行为和需求植根于所处环境,社区的人员结构、文化氛围等“情境”影响着群众工作方式,精准把握“人在情境中”,才能让服务走进群众心里,这是基层工作的实践智慧。
同学代表进行讲解
座谈会上,一场生动而详实的分享环节格外引人注目。除了两位同学代表作为实习团队的“代言人”,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向在座的各位嘉宾系统讲解同学们在各社区实习期间的丰富经历外,每位同学都轮流登场,结合自身半个月来的实习内容,分享了独特的实习感受。
他们不仅细致梳理了实习中的各项工作任务 —— 从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参与居民信息登记,到助力组织文化活动、跟进民生服务项目等,还通过一张张鲜活的图片,将同学们深入社区一线的身影生动呈现:或是在活动现场忙碌筹备的场景,或是与居民亲切交流的瞬间,或是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画面…… 这些图文结合的讲解,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实习同学在社区实践中的成长与担当,也生动展现了青年力量在基层服务中焕发的蓬勃生机。
实习学生发表实习感受
分享中,同学们纷纷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自己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思考。其中一位同学讲述的亲身经历尤为动人:课堂上曾反复学习 “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活动” 的理论,可实际工作中却遭遇居民参与率低的困境。直到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他豁然开朗 —— 社区里一位老人因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未能成功接收外卖,焦急不已。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上门协助完成退款,并耐心询问老人的饮食需求,主动链接社区食堂资源,彻底解决了老人的用餐难题。这份贴心服务深深打动了老人,此后他不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还主动向邻里宣传社区服务。“这件事让我真正明白,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点滴的真诚与用心。” 同学的感悟引发了大家一致的共鸣。”
吴南里社区书记用“三个融入”点评同学的专业实践工作:专业能力融入实践,在AI数字社区系统运维、业委会选举计票等工作中提升效率;青春活力融入社区,参与“友好吴南”系列活动获居民好评;求知探索融入岗位,主动优化流程、虚心学习基层经验。她同时提出三点希望,鼓励同学们深度参与民生项目、体察居民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其他几位社区书记也高度认可同学们的表现,称赞大家遵守规章、责任心强,展现了良好职业素养。并明确下一阶段安排:参与居民纠纷调解学习矛盾化解技巧,加入职能部门沟通培养对接能力,全程参与活动策划提升执行能力,同时强调要锻炼群众语言表达能力。
社区书记交流发言
王戈表示,东西湖区基层治理扎实,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实践平台,实习让学生深化了对应用型学科的理解,实习基地的建立切实助力学生成长。
专业指导老师发言
章洵对同学们克服困难投入实践的表现给予肯定与表扬,同时感谢社区行业导师的支持。她也指出,实习是对理论学习梳理反思的平台,座谈会有助于学校提供针对性指导,助力学生明确下一阶段方向。
两位老师都寄语同学们:“基层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实习中继续带着思考前行,在服务中收获成长,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东西湖区吴家山街道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基地为江大学子提供了社会实践场景和丰富的实习资源。基层社区是青年成长的广阔舞台,期待学子扎根实践,校地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纪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