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以科技之力“精绣”未来丨江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热议《同上一堂“精绣河山”思政大课》

时间:2025-04-01浏览:69

3月31日,江汉大学联合人民网、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等单位,打造“精绣河山”主题思政大课,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菲三位主讲人,讲述胸怀“敢为人先”的江大人,在精细爆破的科研与实践中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接续奋斗的精彩故事。

法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课堂观看现场

江汉大学法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观看并展开热烈讨论。此次思政课让在座学生更加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贡献青春力量,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注入青春活力的坚定决心。

这堂思政大课不仅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更是一次跨学科的思维碰撞。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鼓舞,未来将以前辈们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场思政大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为江汉大学的青年学子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未来法学院将继续努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为要务,撬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创新,在时代潮头书写属于社会工作者的创新答卷。

法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课堂讨论现场


学子热议: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熊皓蓝

这场思政大课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报国的力量与使命。谢先启院士团队从“零”突破到国际领先的奋斗历程,展现了科学家们以毫米级精度“精绣”山河的匠心和担当。他们用数十年的坚守证明,创新不是偶然,而是源于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与脚踏实地的坚持。覃道明书记的寄语更让我明白,青年应永葆求知与进取的热忱,将个人理想扎根于国家需要。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子,我愿以科研工作者的精神为镜,用专业与热忱助力时代发展。 

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张钰敏

观看“精绣河山”思政大课,我深受震撼。课程聚焦爆破工程领域,展现出科技为传统爆破带来的巨大变革。身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员肩负重大责任,我们必须发扬“冲锋在前”的先锋精神,主动学习新技术,积极投身技术革新,以坚韧毅力攻克技术攻坚与理论突破中的难题。同时,更要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带动身边人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红利。把个人追求融入“科技强国”伟大愿景,每一次政策推动、每一次难题化解,都将见证党员的担当。

身为党员队伍的一员,我们要以“精绣”的细致落实工作,以“河山”的格局谋划发展,让党徽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闪耀出最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共同描绘山河崭新篇章 。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徐辰龙

在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中,通过谢先启院士和覃道明书记以及陈菲教授的讲解,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爆破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谢院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是一位在推动中国爆破技术创新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在课堂上,谢院士分享了一次性爆破武汉沌阳高架桥的案例,创新的利用爆炸水雾的方法来降低爆破时所产生的污染,让我感受到了谢院士的爆破技术不仅仅是对爆破原理的掌握,更是对安全性、环境保护和经济性的高度重视。他在技术革新方面不断探索,力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爆破效果,使得爆破过程更加高效、精准且符合环保要求。这不仅推动了我国爆破技术的进步,也对世界相关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这堂课,我更加理解了爆破技术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也对谢院士扎实的科研态度和对祖国的贡献感到钦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杨咏琪

“精绣河山,敢为人先”,这场由谢先启院士、覃道明书记与陈菲教授联合讲述的课程,不仅展现了工程爆破从“破坏”到“重生”的蜕变,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背后的人文温度与家国情怀。    

谢先启院士以爆破艺术,诠释了如何将炸药的能量化为“绣花针尖”的巧力,在三峡枢纽、鄂州花湖机场等工程中书写传奇;覃道明书记讲述的“爆破之最”背后,是扎根一线的坚韧与“敢为人先”的魄力;而陈菲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揭示了科技发展中“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赋予爆破技术以人为本的深层意义。  

课程以鲜活案例与宏大叙事相融,既让人惊叹于技术的精妙,更让人感受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这场跨越领域的精神盛宴,以科技为笔、山河为卷,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种下了创新报国的火种。这场课让我坚信:无论身处哪个领域,唯有将“小我”融入时代“大我”,方能以专业之力绘就山河锦绣的未来。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陆游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上了一堂特别且有意义的思政大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精细爆破是一项重要且伟大的技术使命,也是引领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它讲究精细、精准、安全、环保等要求,这表现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未来我将不断夯实自身跨学科的本领,要用利他主义专业价值观把握住科技这把利器,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用好前沿技术,让科技服务好人民大众,努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杨健枫

观看这堂思政大课,我深受震撼与启发。谢先启院士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科研历程,让我看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他们用精细爆破技术“雕刻”山河,不仅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更展现了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覃道明书记的寄语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人的成长离不开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虽不直接从事科研,但同样需要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未来,我将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在基层服务和社会治理中践行专业使命,用青春和智慧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堂课让我更加坚定: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人生才能真正绽放光彩。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熊礼凤

屏幕前,谢先启院士和众多科研院士的奋斗背影,以及那一次又一次的枯燥重复的实验——那不仅是炸药的轰鸣,更是中国科学家以科技之力雕刻山河的壮美诗行。从三峡围堰拆除到复杂城市改造,一代代科研人用敢炸的魄力与精绣的匠心,将危险化作安全,将不可能变为奇迹。  

更打动我的,是那句“让青春绽放在创新之中”。他们甘愿让实验室的灯光照亮深夜的工地,让满身尘土成为科研勋章,这何尝不是新时代愚公精神?爆破瞬间的惊天动地,背后是千万次计算中的寂静坚守;腾起的烟雾里,藏着科学家们永争第一的赤子之心。

这堂课让我读懂: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口号,而是无数双手在荆棘中开辟通途。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当以精细爆破般的执着锤炼本领,以敢为人先的胆识突破桎梏。山河壮阔处,正是青春建功时——让我们带着这份爆破精神,在民族复兴的蓝图上,刻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斗坐标!

(通讯员:刘凯悦 熊皓蓝 摄影:熊皓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