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热辣滚烫”

发布者:王惠蓉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法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国情,感知社情,观察民情,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

乡村振兴,青春有为

“情系桑梓,共筑振兴”志愿服务队返家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生活需求,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这次田野调查坚定了我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也让我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它让我们走出舒适区,直面社会现实,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学241班何欣怡同学前往湖北省枣阳市朱堰村进行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了当地耕地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对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有了基本认识,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行管231班的刘苗同学走进江西省吉安市高步村村委会,从村干部个人生活工作的现状到村集体土地问题与村干部亲切交谈,发现除了人力和土地分布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令人担忧。长期依赖化学制剂,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质量恶化。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近几年当地已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真切认识到了农村耕地问题的严峻性,它不仅是农业生产问题,更是关乎农村未来走向的关键。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持续关注,为守护耕地、振兴乡村贡献力量。”

心系母校圆梦江大

“法韵江大,薪火相传——法学院学子招生宣传家乡行”团队、“我的江大我代言”团队分别前往山西长治、河南新乡、湖北襄阳等地积极开展母校回访宣讲活动,他们通过PPT展示,详细介绍了我校的育人理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等方面。此次宣讲激发了学弟学妹们报考江汉大学热情,同时团队成员们结合自身经历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分享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以及规划学业,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勇攀高峰。

法润心田与法同行

法学院“普法轻骑兵”志愿服务队走进河南辉县、湖北黄冈等地乡村,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老年人群体警惕性低、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很多时候会成为诈骗分子的侵害对象。团队成员走进田间乡垄,向老年人讲解养老诈骗、遗嘱继承等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预防网络诈骗,以便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普法不仅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法治文明的生态演进,我们在泥土中播撒法治种子的同时也上着法律人的乡土课堂,除了亲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我们也被这片土地教着读懂法律的温度和筋骨!在普法过程中,当老人说出:‘妮儿,你们学这个真有用(河南方言)。’同行的同学一句‘法治的温度是让最柔软的群体也能长出铠甲!’我一下子热泪盈眶,坚定了要更加努力学习好法律知识的信念!同时也让大一的我又一次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是法学242班狄若琪同学最大的收获。

走进社区,服务基层

在这个假期,法学院学子们积极投身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法学231班的曹熙媛和陶昭羽同学参加了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二居委会主办的“瑞蛇闹春、迎新纳福”便民文化集市活动,帮助居民建立与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活动中,两位同学与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引导着居民写福字、猜谜底、领春联、画糖画、品鱼糕、磨菜刀,通过传承一系列传统习俗将浓浓的“新春味儿”送入寻常百姓家。从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到与邻里百姓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无一不展示着对新年的憧憬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脉相承,一路繁花。文化是民族之魂。“这样的志愿活动让我们立足于家乡实际情况,有序地开展社会实践,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次活动热烈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年味,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年轻一代,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责任,也坚定了我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深刻历练中,法学院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将课堂所学融入社会实践,更在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彰显了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气与昂扬斗志。未来,法学院团委将继续强化思想引领,组织引导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在实践的课堂中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走好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