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MSW知·行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者:陈晓芳发布时间:2021-09-29浏览次数:1457



 2021924日下午,江汉大学MSW·行学术沙龙”启动仪式暨第一期报告活动在模拟法庭举办,法学院院长、MSW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赵立新教授、院党委书记易凡老师、副院长马远骏教授、研究生培养办主任李华俊老师,以及研究生导师李金红教授、张再云副教授、郑进老师,全体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及部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共计近100人参加沙龙活动。

 赵立新院长在宣布江汉大学MSW·行学术沙龙启动后作简短致辞。赵院长向大家介绍了学术沙龙举办的初衷和宗旨,目的在于为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让研究生在分享学习研究成果中激发学术灵感、强化学术思维,提升学术能力,实现在分享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江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的学术品牌。赵院长还就学术沙龙取名为“知.行”的内涵作了解读。知和行分别代表了理论修养和实践训练,知行相资以为用,体现了本MSW学位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宗旨;同时也表明本学术沙龙以分享理论学习成果和专业实践经验为基本内容,希望大家在交流和碰撞中训练将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术修养,追求“知行合一”。

 第一期沙龙由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法官曹昌健同学作为主报告人,他以“个案工作介入劳动纠纷处理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分享了他作为主审法官办理的三个劳动纠纷案件。重点就如何证明劳动关系事实、伤残等级鉴定、疏导案主非理性情绪、引导案主合法维权和客观看待经济诉求、调整案主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帮助案主回归正常家庭和社会生活等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刘铭鼎同学提出“如何从法官和社会工作者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界定社会关系中的强者与弱者身份;张满福同学就案例提出“长达4年程序之后的判决,是否在经济赔偿中考虑了案主的工作、生活和医疗成本”的疑问;匡奕诚同学就“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策略来帮助案主合理维权”提出疑问;郭恒铭同学提出如何看待“现实中维权成功的案例往往要依靠声音大、吸引更多人关注这一方式才能实现”的现象;孙茗同学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个体工商户用工中的劳动者应如何维权”问题向报告人寻求答案等等,对此,曹昌健同学做一一做了回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发人深思。

 随后,法学院副院长马远俊教授、郑进老师、李金红老师和李华俊老师对本次沙龙的报告内容和现场互动问答行了点评,并从研究生进行研究选题、社工论文的专业性体现和学术规范、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与法律专业视角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院党委书记易凡老师也应邀对本次沙龙作点评,他高度肯定了沙龙的学术活动形式、分享的议题和研讨质量,并希望大家坚持下去,及时做好总结宣传,把沙龙办成有影响力的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

 最后,赵立新院长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今天沙龙的组织工作和交流内容表示高度肯定,并就其中研讨的关键问题的深入探讨作了引导性点评。同时,从确保沙龙的学术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思考问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沙龙的日常运行和每期活动方案的策划、主题的选择、报告人的邀请等工作原则上均由研究生自主负责,轮流执行,研究生培养办提供指导,院学术委员会给予把关;三是要强化沙龙服务学业的功能,要把研究生在课程研习、项目申报、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思考纳入沙龙活动中来,深化沙龙活动与日常学习研究之间的有机联系;四是要健全组织管理规范,建章立制。沙龙实行学院领导、学术委员会指导、培养办统筹、秘书处实施的管理体制,要忙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沙龙活动在规范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五是要积极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根据当期学术交流活动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沙龙的参加人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场所;六是要拓展学术交流空间。加强对外联系交往,积极参与行业和校际交流活动;七是要持之以恒,群策群力打造属于江汉大学MSW的自主学术品牌,把江汉大学社会工作办学特色,特别是在实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转化为研究生培养的学术竞争力。最后,赵院长代表学院对为知·行学术沙龙成功举办付出大量劳动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并强调这是一个载入江汉大学法学院办学史册的重要事件,希望师生共同努力,让沙龙越办越好。


 沙龙圆满结束后,全体参加人员合影留念。

                   (法学院  刘铭鼎、程前、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