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的穹顶之下,社工们何去何从——记江汉大讲坛之“个体化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困境与出路”讲座圆满举行

发布者:罗亮发布时间:2016-04-01浏览次数:2370

    

为了帮助我院社工专业学生在新形势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深入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趋势,法学院于2016年3月31日下午14:00-16:00在J02A505举行讲座,此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立华教授担任主讲人,社会学系方爱清主任、王戈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江教授首先分析了当今社会形势,在个体社会化的浪潮下,国家的社会管理和各种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次,江老师介绍了这些变化对社工专业的影响――社会关系的脆弱化、生活场域的陌生化、意义世界的功利化、奉献承担的个体化等问题层出不穷。然后,江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阐明了社会工作的新困境:个体的“脱嵌”动摇了社会工作的干预方法、二体化的主观风险质疑了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公共性的重构对社会工作的动员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最后,江老师在同学们思考的同时,为大家答惑解疑,具体说明本土社会工作应对个体化的原则:重视社会工作干预中“个体”的位置、合理调用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工作方法、将塑造个体性作为重建共同体的基础。江老师讲完之后,同学们踊跃发言提问,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和困扰。江老师认真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进一步和同学们交流思想,沟通感受。

    方爱清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综言之,以个体化理论来关照本土社会工作,并不是要走西方社工“去社会化”,“治疗化”和“临床化”的老路。关注的是从心理学层面对案主进行诊断,而不是关注社会结构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社会工作在新形势下,要在“创新理论:探索本土社会工作理论、转换范式:从‘原子化’到‘个体化’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理顺关系:反思社会工作中的‘服务’与‘治理’”等多方面有所发展和考虑。

    讲座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认清了形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今后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决心。此次讲座,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为社工专业的学生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阐述了社工与政府、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